2012年7月26日星期四

<亲子>他不跟是因为他不明白为何要跟。

为了方便太太在楼下照顾老二,今天买了一张床垫,套上了床单就那么简单的铺在地上。活泼的老大,看到了就在上面躺啊滚啊。

老妈就叫了:"武轩不要弄肮脏床。等一下武哲(刚满月)要躺的。"

爬了起来,不久又躺下去。不然就有意无意的走过床垫(踩着过)。当然很好玩,因为一走过,就有好多声音,“不要踏,脚肮脏”等等。

最后我在楼梯口遇到他,问了他:
“你知道为什么不要踏床吗?” ;
“不知道”;
“因为可能你的脚有细菌,弄肮脏了床,弟弟躺在上面,细菌会跑来弟弟身上,会生一粒一粒红红,等一下要打针的。弟弟还没有抵抗力。”;
“喔,我知道了”。
当我要走上楼时,看到他掀起了床单,在那里拍打灰尘。

我不禁笑了。他是一个好哥哥!

<亲子>孩子在我面前做的“坏事”都是好事

昨天晚上我在看书,武轩也跑来一起。不过当时他看他的,我看我的。不到3分钟,

“爸,你看我的书,我的书好看”
“我在看我的书,我的书也很好看啊”
“不要啦,我的书比较好看” (硬推)
“武轩,这样没礼貌喔”
“没有我是讲我的书比较好看,你看看”

我知道他是要我和他讲他的书的故事,因为他还不大会看。 “好,我看”

5秒后,我拿我的书塞在他面前

“武轩,你看我的书,我的书好看”
“不要啦”
“武轩,看,看我的,我的书比较好看” 他突然愣了一下,好像想到什么。
“你看我的书,看我的书”抓住他摇晃。他大笑。
“还要不要逼人看你的书?这样好吗?”他还在笑
“你现在要看什么书?”;“我自己的”;“那么爸爸呢”;“你看你的” 哈哈哈,成功了。
“爸爸,可以在假假叫我看书吗?要摇我的” 我们玩了几次。
再次确认“可以逼人做你喜欢的事吗?”,“不可以”。 “good boy"

由于工作的关系,我和他相处的是时间较短,很多东西,我只能从别人身上听到。我自己知道用讲道理是没有用的。所以如果他的一些毛病能在我面前展现出来,我是很高兴的。因为我知道,这又是我们同时成长的机会。 孩子在我面前做的“坏事”都是好事。

<亲子>哦,原来你是这样玩的

"武轩,你每天玩恐龙的game不会腻的吗?"
"不会啊,很好玩"
"你玩给我看"

其实我也会玩,但就不明白为何他玩不会腻。看着他玩,枪法很准,很多恐龙都不是他对手。玩玩一下,他开始射那些没关系分数的恐龙,如翼龙等。

"武轩你射翼龙有什么用,它是好的恐龙没有分数的。"(以前为了不要让他浪费时间,可以专心打有分数的,骗他讲是好的恐龙,其实是没有分数罢了)
"不用紧,这是假假的。"

又一会儿他又朝天乱开枪。
"这又是做么?又没有恐龙!浪费子弹"
"哦,我要叫飞机来送我子弹啊,没有子弹可以叫飞机的,我要看飞机。"
"哦,难怪你可以玩这样多次,我打完恐龙,我就不想玩了"

我们大人经过学校/社会的洗礼,做事都有目的性,要求分数,成绩,甚至连完成过程都要完美。可怜的是连小孩玩游戏,还是一些他们的嗜好我们也都是要求如此。因此抹杀了玩游戏与嗜好的初衷,很快的就丧失热情。

通常有目的地追求一件事物只有两个结果:
要么成绩不好/追求不到--不玩了,
要么玩到最高分没有意思了/追到了--不玩了。

因为比赛成绩不理想,而放弃某种嗜好的人比比皆是。参加社团为了得到更多名单,名单联络完了,社团也不参了。这些你我身边都有,不是吗?

看到孩子玩game的那种单纯,让我回想起,为何我自己过去总会对一些事失去热情。因为我在追求的过程中执着于得失,失去了当初想做的那件事的初衷。现在我自己不敢把这种以成绩/结果为重的思考方式附加给孩子,因为绝大多数的人验证了一个答案,最后都不玩了,不学了。相反地如果他能把这份单纯用在课业,嗜好上,以永远好玩的态度去做那有多好啊。

或许很多人觉得不可能。所谓不可能,是不是我们已经先用成绩/结果绑住他们让他们不能?是不是我们大人自己设一个陷阱,弄到他们不想学的?

陷阱: 考试考几分?(100,哇,很好,请你吃冰激凌。50,哇,这样差,罚你不可以看电视。)
小强考第5名你第几名?
上次画画你拿优秀奖,这次加油拿第一名!

原来有分数不一定好玩,没有分数不一定不好玩!不执着分数成绩,玩就是玩,开心就好!快乐学习最重要!

哦,原来孩子你是这样玩的!

2012年7月13日星期五

一輩子要記住這三道題的答案!!!

大學的最後一年有一門課程叫「人生」。 最後一節課,老師說要考試。「三道題目都很簡單,」老師笑眯眯地說:「記得父母生日的同學請舉手!」片刻,女生都齊刷刷地舉起了手,有幾個男生畏畏縮縮地舉起了手,又放了下去。 老師繼續問:「教學樓裡有三個清潔工,誰能叫出其中兩個人的名字?」這下大家都傻眼了。三年了,怎麼從來沒留意過她們? 老師接著拋出了第三道題:「你是否打過自己的耳光?」這一回,所有的學生都哧哧地笑了起來。打自己耳光,恐怕只有傻瓜或瘋子才幹得出來吧? 嘈雜的議論聲漸漸平息下來了,老師說話了:「‘人生’這門課程,旨在引導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,教導我們今後如何立身處世、如何成人成才。今天的三道考題,可以說是對同學們做了一個大概的檢驗。」 「第一題——記住父母的生日。」 老師在黑板上重重地寫下了「孝道」兩個字,「孝道教人善良,心存孝道的人,必定具有善的根苗,有善的根苗,才可能開出善花,結出善果。」 「第二題——記住你身邊每一個人的名字。」 老師又寫下了「尊重」兩個字,「記住別人的名字,是尊重別人的表現之一,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。尊重使人寬厚。基石寬厚方能負重,人心寬厚方可立業。」 「最後一題——如果你不記得父母的生日,又叫不出清潔工人的名字,那麼,你就該打自己一記耳光了。」 老師又在黑板上寫下了「反省」二字,「反省促人進步,有反省才有悔悟,有悔悟才會有進步,才會有成才的可能。」 這三道看似簡單的題實則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: 一個人善良與否,決定了他將來是否有用;寬厚與否,決定了他將如何發揮作用;而能否不斷反省、不斷進步,則決定了他是否能持久向前,愈來愈有用!

2012年7月12日星期四

愛孩子,更要懂孩子

從事指紋檢驗已經有一段日子了,覺得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事業。這是我夢想的事業,教育。曾經想要開幼稚園,但經濟和實際問題,我放下了。終于在一個機緣巧合下,我接觸了指紋檢驗。他讓我再次的找回我夢想。 我厭倦了,馬來西亞的教育,填鴨式,成績主義,標準答案式。我們孩子的自信心建立呢?孩子想象力的開發呢?孩子的人生觀,價值觀的培養呢? 指紋檢驗可以說是一個教育工作,但我們教育的不是孩子,而是父母。如果父母能以正面的態度來對待他們的孩子,那么孩子也不會因為父母的不了解,而天份被埋沒。 感觸最深的是弧紋的孩子。最近檢驗了一個有5個弧紋的孩子,因學習進度較慢(學習方式:需大量重復練習)常被認為懶惰,笨。他媽媽最常講的一句話是,“教到死你都不會,你到底有沒有聽我講。”,“你弟弟都比你容易教,真是笨!”。 但殊不知,弧紋的孩子如果有對的方式教導,他可是有無限潛能的啊,隨時可能是未來的專家博士。但有多少人能“觀察“出來。 我的客戶有弧紋的孩子,我第一個告訴他的是“別跟隔壁家的比較”,“對他你要有耐心,給他大量練習,并給予鼓勵,哪怕是進步一點點”。弧紋的孩子,多渴望有父母的肯定,但大班制的學校里,他們往往是被忽略的一群,在學校不能,回到家更可能被家長責怪。潛力無限的天才,就這樣被埋沒了。 多希望馬來西亞的孩子能更快樂的成長,家長們能更親近他的孩子。愛,不再被誤解。愛,不再有負擔。這是錢買不到的。 杜進庭 12-11-2009

不要乱赢在起跑点。

身为皮纹师,赢在起跑点,是很多其他公司的同行喜欢用的字眼。这句话的确影响这我们的行销,无论是愿意做指纹测试,还是不愿意做的人。多多少少都受这句话影响,然而喜欢这句话的人就容易接受指纹测试,不喜欢的人就排斥它。

依我个人而言,我是不喜欢赢在起跑点这句话的。因为他已经被滥用了,或许是误解了。

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成功,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逼孩子上无数的补习才艺,但从来没有了解孩子到底喜不喜欢,适不适合这样的分量。的确这样填鸭式的方法,孩子的智力在某种程度上是被提早被开发了,但是心理上却可能无法承受如此的压力。因此往往会照成两极的效果。能力与心理承受力好的,可以在压力下成长。但相反地,能力与心理承受力不强的,却很可能搞到有心理阴影,当他可以反抗时,你就会看到他有很大的落差。这时父母也会因为不能接受这落差而崩溃,言语或行动上的反射反应,一不小心造成了悲剧的发生。常常告诉家长赢在起跑点不是这样的。这样的跑法,起点是赢了,但还没到终点他就自动弃权了。没有到终点的赛跑算赢吗?

也有很多家长很排斥赢在起跑点这句话,通常的回答是: “为什么要那么逼孩子,让他自由,能读就读不能读就早一点出来做工!”, “我们不要那么早就设定孩子的路,让他自由发挥”。

那么请问:“你是如何让他自由发挥的?”
“他喜欢就让他参加,但是又每次都没有恒心,三分钟热度,浪费钱就有。”

每个孩子的心智成熟度都不一样。有些孩子年纪小小,但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。有个家长和我分享说,她的女儿和她讲:“我的成绩你不用担心,但是我喜欢音乐,你让我学。”, 她女儿为了学音乐,学业从来不用她担心。但我看到更多的孩子是朋友去学什么就去参一份。别的不讲,中学毕业后的选课,更是明显。有些家长的“让他自由发挥”,很多是不用管这么多。那么明明他有天份在某一些项目,那不是白白浪费了。兜了一大圈,才发现跑错跑道。跑错跑道还不是最糟,只要能坚持行行出状元,不能做状元,做秀才,最少饿不死,最怕是一直换跑道的。

赢在起跑点,应该让孩子在从小培养出他的信心,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,最重要的是快乐学习,喜欢学习。

了解自己,发挥自我。多开发属于自己的强项,能增加自信。适当的提升弱项,协助他面对困难。最重要父母的心态要正确,让孩子快乐学习一两样,比学多多更重要。

指纹测试是一种工具,让我们用科学的方法,很快的了解孩子强弱项。

皮纹师不是卖报告,我们的责任是让父母了解孩子,用对的方式去爱他。 教育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给予引导,而非站在父母的观点给予指示。这是我的理念。

3/7/2012 看了一篇医生父母强迫孩子成才大量学习,搞到孩子自杀,怨学的文章,有感而发。